故事365-每天一个小故事,领悟大智慧!
您当前位置:故事365 >> 人生故事 >

熊猫外交记

发布时间:2014-01-08 11:12:40 - 来源:职场哲理警句 - 本站编辑:有一种错觉 - 阅读:次 - 本文约:
导读: ※意外猎物※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将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回欧洲。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有西方探险者深入中国四川、西藏地区寻捕大熊猫,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克里姆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在他

上篇回顾:你的钥匙想开几把锁——嘲匙,与“权”共生长锁是中国人发明的,至少在四千年前就发明了。它基本上是一个可以插上和打开的插锁,挂在门外,用以锁门,用一个镰状的钩子--钥匙来开。埃及人改进了这种装置,他们使钥匙的插入部分有一些突起,跟锁孔中的凹陷部分相匹配。由于埃及人的锁只

熊猫外交记[图片] 熊猫外交记 ※意外猎物※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将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回欧洲。


从20世纪初开始,不断有西方探险者深入中国四川、西藏地区寻捕大熊猫,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两个儿子克里姆特·罗斯福和小西奥多·罗斯福。在他们后来的回忆录《追踪大熊猫》中记述道:“我们同时对渐行渐远的熊猫背影开枪,两枪都命中。……我们再次开枪,它应声而倒,但又爬起身,跑进浓密的竹林。我们知道它逃不出我们的手掌心……”


让西方人遗憾的是,探险家们带回去的都只是大熊猫的标本或者毛皮。直到1936年12月,纽约时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尼斯把一只三个月大的大熊猫幼崽苏琳带到美国。


苏琳的到来给处在经济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带来了意外之喜。


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它立即成了城里的大明星,参观者最多的时候一天可达四万多人。参观者当中不乏社会名流,甚至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也亲自前往动物园摸了摸苏琳。


曾经在苏琳的家乡击毙一只大熊猫的小西奥多·罗斯福也带着儿子昆丁来到芝加哥动物园,在看到苏琳后,他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做我枪下的纪念品,那我宁愿拿自己的儿子来代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中国西部项目负责人赛奇则完全被苏琳征服,他甚至许下誓言:“我这一生将再也不会射杀一只大熊猫了。”


可惜的是,苏琳于1938年4月1日死于肺炎。


后来,它被制作成标本陈列在芝加哥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有生命的“玩具熊”※


苏琳死去的这一年,曾经担任哈克尼斯夫妇捕捉大熊猫帮手的英国人佛洛依德·丹吉尔·史密斯在汶川收购了12只大熊猫,五只平安到达英国。它们分别是乐乐(Happy)、杜贝(Dopey)、格鲁贝(Grumpy)、奶奶(Grandma)和年龄最小的贝贝(Baby)。


后来丹吉尔·史密斯把格鲁贝、杜贝和贝贝卖给了伦敦动物园,三只大熊猫被重新取名为唐、宋和明。


1939年12月18日,宋因病去世,次年4月23日,唐也追随宋而去,动物园里孤零零地留下了年纪最小的明。


明的出现正如苏琳当时在美国造成的效应一样,很快成为当时报刊、银幕、玩具业、旅游业的焦点。玛格丽特公主和姐姐伊丽莎白(也就是后来的伊丽莎白二世)曾一起到动物园去看望明,它却毫不矜持地抢夺玛格丽特公主手上的小花伞,接着又仰卧在地上,咧着嘴乱哼哼,然后用前肢捂着它的眼睛,让公主挠它的肚子。


1940年到1941年,当德国飞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的时候,明安之若素地待在自己的小院里,任凭炸弹像冰雹似的落在周围,它不动声色,玩耍自如。为了鼓舞英国人反抗法西斯的士气,摄影师为明拍摄了一系列快乐生活与安然玩耍的照片,它仿佛成为这座城市团结、镇定、无畏的一种象征。当法西斯的铁蹄逼近英吉利海峡的时候,明在报刊上的每一次出现都仿若是对战争的藐视。


1944年的圣诞节后一天,如同它到达英伦半岛的圣诞前夜一样,天空上飘着雪花,明追随它的同伴唐、宋而去。


Ⅸ泰晤士报》在悼念明的讣文中写道:“它是一只最精美的有生命的玩具熊,它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它给千百万人带来了欢乐。”


※政治礼物※


从1936到1941的六年间,美国从中国弄走了九只大熊猫。四只在纽约动物园,三只在芝加哥动物园,两只在圣路易斯动物园。他们获得大熊猫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通过传教士,以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为据点,以收购、合作、交换、送礼等名目,组织探险家和猎户进入川藏地区搜捕。


1941年,为了感谢美国人救济中国难民,宋美龄向美国赠送了一对大熊猫潘迪和潘达。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向外国输出活体大熊猫。


在伦敦动物园的唐、宋、明死去后,为了填补空缺,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赠与大熊猫的请求。作为交换,他们将给予中国生物学家全额奖学金到英国研究院进修的机会。


1946年,大熊猫和中国生物学家一起到达伦敦——这是中国第一次从输出大熊猫上获得实质利益。


从此之后,进入西方世界的大熊猫更多是以政治礼物的方式出现。


※“共产主义熊猫”※


因为“冷战”对垒,具有“共产主义背景”的大熊猫最初只是赠与社会主义盟国的礼物,英美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从中国获得大熊猫。


1958年,芝加哥动物协会的人告诉奥地利动物商人海尼·德默,如果他能从中国得到一只大熊猫,他们愿意以25000美元的价格购买。


据亨利·尼古拉斯在《熊猫之路》一书中所写,海尼·德默是将他和妻子从肯尼亚带来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两只河马、两只斑马送给北京动物园,于是北京动物园慷慨地让他从三只大熊猫里选择一只作为回赠,最后他选中了从苏联返还的大熊猫碛碛(回国后改名为姬姬)。


麻烦随之而来。尽管芝加哥动物协会已经与海尼·德默谈好了价钱,但因为当时姬姬的“共产主义背景”,华盛顿政府禁止姬姬入境。


于是海尼·德默只能带着姬姬一路向北,先后在莫斯科动物园、柏林动物园、法兰克福动物园、哥本哈根动物园短暂停留。作为战后第一只到达欧洲大陆的大熊猫,姬姬每到一处,都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在法兰克福动物园,姬姬的到来甚至吸引了意大利著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前来拜访。


1958年9月26日,海尼·德默带着姬姬来到了伦敦。因为财政危机,最初,伦敦动物园只打算让姬姬停留三个星期,但后来,在私营企业的协助下,伦敦动物园以1。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姬姬,最终它成为该动物园的大明星。


※明星效应※


大熊猫姬姬在伦敦动物园得到悉心的照料。


时至今日,英国著名的野生动植物节目主持人奈杰尔·马文仍然记得七岁那年见到姬姬的情形:它住在有空调的屋子里,它只吃由童子军亲自收割的竹子,它的主食除了竹子之外,还有胡萝卜、米饭以及游客带给它的巧克力,它的专属饲养员戴着软呢帽、穿着黑色制服,看起来有些像马龙·白兰度。


为了给姬姬寻求一个伴侣,1966年3月,分属两个阵营的英国与苏联放下龃龉,达成协议,用专机运送姬姬前往莫斯科“相亲”。当飞机到达谢诺梅捷沃国际机场时,已经有二百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国驻苏大使、苏联文化部官员、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大量新闻记者。有位记者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我曾经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机场,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国王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也看上了姬姬,他们需要一种既有广泛认同感又要在黑白印刷品上具有辨识度的动物作为组织标志,在伦敦动物园红得发紫的大熊猫姬姬当仁不让地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唯一选择。


此时,在中国,大熊猫的形象得到了政府和全民公认。1961年的《人民日报》上一篇文章写道:“大熊猫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宝贵的动物。”许多以熊猫为名的工厂、产品和艺术品应运而生,最为著名的是南京国营电器厂更名为熊猫电器厂。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西方各国与中国建交,大熊猫成为礼物重新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里。


1973年9月,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大熊猫黎黎和燕燕落户巴黎文森动物园;1974年9月14日,大熊猫佳佳和晶晶抵达英国伦敦动物园;1980年11月5日,西德总理施密特亲自来北京迎接大熊猫宝宝和天天,一起踏上了西柏林的红地毯……


当然,最轰动的是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后,中国政府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这对大熊猫抵美时,8000名美国民众冒雨前往迎接。当它们初次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与美国观众见面时,动物园前交通阻塞。开馆第一个月观众就达一百多万人。1992年,华盛顿国家动物园为玲玲、兴兴莅临美国20周年出版了专刊《熊猫热》。


随着熊猫生存环境的恶化,政府担心国内数量本已非常有限的大熊猫日渐减少,自1982年后,我国停止了向外纯政治性的赠送,大熊猫出国只能以“访问”方式进行。


对于西方人而言,值得欣喜的是,仍有14只大熊猫居住在他们的世界里。
  以上就是关于[熊猫外交记]http://www.gushi365.cn/renshenggushi/28390.html的内容分享,故事365为您分享关于人生、哲理、情感、成长、职场等相关的小故事,通过每一个小故事领悟大智慧。
儿童故事 | 成长故事 | 校园故事 | 职场故事 | 励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人生故事 | 友情故事 | 亲情故事 | 爱情故事 | 名人故事 | 寓言故事 | 幽默故事

故事365 每天一个故事! - 冀ICP备2021015622号
(免责申明:本站内容或图片均来自网络或网友分享,因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本站不予承担,如果内容涉及侵权,可联系下方邮箱,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邮箱:ybbddd@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