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365-每天一个小故事,领悟大智慧!
您当前位置:故事365 >> 职场故事 >

历史典故趣事

发布时间:2018-06-25 15:18:53 - 来源:职场哲理文章 - 本站编辑:俗世里睡一觉 - 阅读:次 - 本文约:
导读: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

上篇回顾:大臣的智慧故事:打玉桶——金銮殿里,有开国皇帝留下的一对玉桶,称得上是国宝。一天,几个刁蛮大臣指着一只玉桶,对内阁首辅解缙说:“都说你有胆量,你敢不敢打掉这只玉桶?”解缙一笑,说:“打掉一只玉桶有什么关系?”说罢,“哐啷”一声,把一只玉桶

历史典故趣事[图片] 历史典故趣事 “有眼不识泰山”的来历


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良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时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做。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睛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把一只左眼挖掉了……


从此,鲁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了,再也不保守了,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后代。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条直、曲的时候,总是把一只眼闭起来,只用一只眼看。


“杏林”的由来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奉,精通医道,有妙手回春之术。他晚年居住庐山脚下,为平民百姓治病不收诊费,也不取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到其房后山坡上栽种杏树,以遗惠后人。他规定,重病治愈后植三五株,小病治愈后植一株,名为“康乐杏”,不到几年工夫,“康乐杏”遍布岭前岭后,郁郁葱葱。据说现在庐山的杏树,就是当年董奉的遗惠。


如今我们称赞医德高尚、医术精良的医家,谓之“誉满杏林”或“杏林高手”,均语出此典。


“和尚”的由来


人们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此名如何得来?原来,佛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其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因此,为了摆脱痛苦,必须寡欲,必须进行修行,忍受人间的一切痛苦。因而,佛教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主张一切调和,以“和”为“尚”,这就是称职业佛教徒为“和尚”的缘由。


“座右铭”的由来


东汉书法家崔援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援自知因一时鲁莽惹起大祸。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铭”。


“青春”小考


“青春”一词原指季节中的春季。它始于汉代,为文史学家刘向首先使用。据刘向《楚辞·大招》载:“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意即春季降临,万物复苏,呈现勃勃生机。此后700多年间,文人墨客用“青春”一词都是这个词意。


唐玄宗时期,诗人王维赋予“青春”一词新的含义,泛指人的青年时期。他写了《洛阳女儿行》一诗,其中有两句:“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于是,“青春”一词逐渐失去春季的词意,成为青年的代称了。
  以上就是关于[历史典故趣事]http://www.gushi365.cn/zhichanggushi/33954.html的内容分享,故事365为您分享关于人生、哲理、情感、成长、职场等相关的小故事,通过每一个小故事领悟大智慧。
儿童故事 | 成长故事 | 校园故事 | 职场故事 | 励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人生故事 | 友情故事 | 亲情故事 | 爱情故事 | 名人故事 | 寓言故事 | 幽默故事

故事365 每天一个故事! - 冀ICP备2021015622号
(免责申明:本站内容或图片均来自网络或网友分享,因此而产生的任何法律问题,本站不予承担,如果内容涉及侵权,可联系下方邮箱,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邮箱:ybbddd@foxmail.com